2022年度,北京怡海公益基金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慈善法》为引领,严格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和《章程》规范开展各项工作,积极探索发展思路,推动机构慈善工作的创新与发展,用公益慈善的力量去进行教育帮扶,为国家积极培养有用的人才。2022年总收入381.95万元;总支出193.69万元,本年度慈善活动支出占上年末净资产453.04%;管理费用占总支出的7.84% 。经费使用完全符合国家各项相关法律和本会章程的规定。
北京怡海公益基金会成立于2012年10月,是由怡海集团发起,经北京市民政局批准成立的一家非公募基金会。作为一个透明、便捷、高效、系统的慈善公益交流合作平台,基金会组织、汇聚更多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和力量致力于教育帮扶、救灾济困等公益慈善项目,支持开展有利于社区建设和发展的公益活动。
一、精准教育帮扶
北京怡海公益基金会通过“怡海树人班”、“政侨班”等公益慈善项目,实现了多地、多人的精准教育帮扶。2022年度,资助甘肃省景泰一中、湖北省沙市中学共4个“怡海树人班”180名学生,共计人民币45万元。“怡海树人班”自2011年资助至今,基金会先后在甘肃、江苏、湖北、四川、河北五地共资助了26个班级。受益学生达3730人次,累计资助金额933.5万元。目前,已有十届24个“怡海树人班”1200名学生完成高中学业,通过高考进入大学读书。例如景泰一中“怡海树人班”,自2012年开班以来,本科上线率100%,已成为景泰高中教育的一大品牌。北京怡海公益基金会十几年来通过教育精准扶贫促进教育公平,使得许许多多的孩子在“爱”的关怀下快乐学习、快乐成长、成才。
2021年6月17日“怡海树人奖学金”公益项目在北京宏志中学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2022年5月,有20位成绩、品行双优的高中一年级至三年级学生获得奖学金,激励学生们奋发图强。
为防止返贫,由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牵头,在优化和完善怡海树人班项目精准度的基础上,在舒城中学、舒城第一中学设立“政侨班”,资助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学生完成高中三年学业。项目已完成三期助学款资助,累计捐赠人民币37.5万元。2022年7月,学生们收获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多名同学分别被中国计量大学、华侨大学、扬州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录取。
二、社会救助
“石榴行动”公益项目是由北京怡海公益基金会、北京侨商会联合发起的应急救助类项目,为受到突发事件、灾害影响的群体提供援助,帮助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项目自2020年2月起,已开展十一期。疫情期间向湖北黄冈相关医院女性医护人员捐赠卫生用品礼包;向塞尔维亚捐赠口罩、防护服、护目镜、一次性医用手套、一次性鞋套、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等防疫物资;2021年 7 月,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雨,为河南洪涝灾害地区献爱心,捐款捐物;2022年2月,香港第五轮防控疫情形势的严峻,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为支援香港,北京怡海公益基金会、北京侨商会、中国香港(地区)商会于2月18日联合发起“第十一期‘石榴行动’——驰援香港抗击疫情”活动。为香港地区募集新冠肺炎预防药物。该药物由张伯礼院士指导,在天津市被列为高风险地区期间曾被广泛应用。活动由北京怡海公益基金会、北京侨商会、中国香港(地区)商会、港澳侨商协会有限公司、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明日灵芝药业有限公司共同组织落实,共1415人参与,捐赠折合药物共计3000人份。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国内和国际社会经济社会运作秩序的全面恢复努力做出自己新的贡献。
三、文化教育
北京怡海公益基金会捐资出品了《二十四节气》系列融视频,这部作品专为香港青少年量身定做,有助于香港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炎黄子孙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截至目前,《二十四节气》系列融视频已有近200家学校播放;香港教育局官网、怡海教育B站(视频播放量近5000)、YouTube等平台同步播放。
四、公益捐赠
2022年2月,基金会向北京科技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人民10万元,支持北京科技大学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用于当代中国研究等)。
2022年7月,基金会向罗城中学捐赠了电脑,希望学校利用这批电脑,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拓宽孩子们的视野,缩短信息鸿沟,让孩子们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接触和学习更多优秀教学资源,接触和了解外面的世界,并倡导全校学生以优秀校友为榜样,珍惜机会,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热爱家乡,报效祖国。
2022年11月,基金会向长沙市天心区慈善基金会捐赠人民币10万元,专项用于湖南长沙暮云街道怡海社区特困帮扶。
2022年11月,基金会向北京市发展侨务事业基金会捐赠人民币15万元,款项用于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助力北京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五、品牌公益
大爱行天下系列公益慈善活动以自主教育引领为主,员工、老师和学生们亲自动手制作作品组织义卖,将筹得的善款用于公益慈善项目。自2008年,王琳达主席带领怡海集团发起了首届“大爱行天下公益慈善嘉年华”系列活动,至今成功举办十四届,在得到集团全体员工积极支持和参与的同时,也感召了更多爱心人士的参与。特别是在2008 年春抗击冰灾对湘西苗族、彝族果农开展义卖椪柑的活动;在2008 年汶川大地震后,援建北川中学的公益活动中,表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大爱之心,受到社会广泛好评。“让爱心变成力量、让慈善成为习惯”,已是怡海集团全体员工的公益理念。2022年度,基金会积极筹备第十五届“大爱行天下”公益活动,与北京市城六区侨联联合向城六区学校及图书馆捐赠图书,有效利用书本资源,推广全民阅读,传递知识与爱心,助力教育事业发展,推动营造积极向上的阅读氛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全社会向上向善的力量。
六、党建促会建
党员队伍也是基金会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让慈善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基金会荣誉理事长王琳达积极申请成立基金会党支部,以“党建+公益”新模式使基层党建与社会公益事业同频共振、相得益彰。基金会流动党员党支部自2019年11月成立以来,党员们都带着一颗红心,在上级党组织及基金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中,积极为各项公益活动捐款,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2022年初,北京怡海公益基金会在怡海花园社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主动担当,积极建立抗疫工作微信联系群,牵头组织抗疫志愿者团队11个,共计297人。同时,根据怡海花园社区实际情况及上级疫情防控要求,为缓解居民焦虑,启动响应机制,实施网格化管理,网格内志愿者精准对接居民需求,及时提供生活保障、核酸检测等志愿服务。
品牌既是企业的自我定位,也是公众眼中形成的鲜明形象。基金会作为体现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形象的窗口,未来继续打造品牌项目、加大宣传推广、进行项目提升,延展出更加相应党和国家号召的公益项目,让善款更加有效地发挥公益作用,真真正正改变每一个受助人的精神与生活。